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表皮样囊肿可位于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内等。大多位于硬脑膜内,以桥小脑角区最多见,其次为颅中窝、颅骨板障等,也可见于脑干和头皮。其发病率是皮样囊肿的4—9倍,沿临近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生长,常发生于椎管、后颅窝、脑干和鞍上池等部位。
CT扫描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为均匀低密度区,CT值在-2~12之间,低于脑脊液值,形状不规则,多为孤立性病灶,有占位效应,强化扫描一般无明显增强。MRI检查呈长T1、长T2信号。一般认为表皮样囊肿呈“塑形”或“填充式”生长,不规则。
鞍旁者位于硬膜外,中颅凹为表皮样囊肿次常见部位,但仅占颅内表皮样囊肿7%。瘤质不均匀致信号强度变化不定。不均质性更著,可能与囊内蛋白成分较高,并与不同量的角化物等混合有关。邻近骨质受压变形、变薄,常见高密度、T1高信号及囊壁强化(推测鞍旁表皮样囊肿缺乏血脑屏障,但邻近硬脑膜,可能有细小的脑膜血管到达囊壁)。
颅内皮样囊肿是罕见的先天性肿瘤。好发于中线及中线旁,如鞍旁,亦可见于颅缝及脑室内。鞍旁皮样囊肿是胚胎残余组织形成的先天性肿瘤。原因是在妊娠3~5周时外胚层表面与神经管分离不全,而被包埋于神经管内。与表皮样囊肿不同,皮样囊肿内含有皮肤附件,如毛发、毛囊、汗腺、皮脂腺等中胚层组织,易被误以为起源于外胚层和中胚层,实际起源于胚胎早期的外胚层。常于30岁左右出现症状,癫痫和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有皮样囊肿自发破裂导致的化学性脑膜炎、血管痉挛、脑梗死甚至脑积水。CT表现为鞍旁低密度影,有均匀较厚的囊壁,囊壁可发生钙化。由于皮样囊肿囊壁较厚,因此周边较规整。囊内容物在T1FLAIR上可以为完全低信号,介于脑脊液和脑实质信号之问;也可以为混杂低高信号。这主要是由于内容物的不同成分所致,低信号的组织主要为干酪样组织,略带油腻,由脱落细胞堆积而成,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高信号表示为高浓度的蛋白成分或含有较多游离脂肪成分。含有较多高信号的皮样囊肿由于脂类代谢的液性产物和氢的增加,导致囊肿内的成分及体积发生变化,进而使发生自发性破裂的可能性增加,皮样囊肿破裂后可以看见蛛网膜下腔内有脂肪滴成分。因此,可以根据其T1FLAIR的信号差别将皮样囊肿分为两型:I型为T1FLAIR低信号型;Ⅱ型为T1FLAIR高低信号混杂型,以高信号为主。DWI呈稍高信号,与脑实质较接近。由于皮样囊肿内含有干酪样组织,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造成病灶内水的弥散减弱。皮样囊肿无血供也未破坏血脑屏障,因此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
畸胎瘤常见于松果体区及鞍区,发病年龄较小,典型者有3个胚层成分,可见脂肪、软组织和骨骼,MRI表现为混杂信号,肿瘤可见不规则强化。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