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性皮肤综合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情绪失控症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 [复制链接]

1#
——————————————————情绪失控症,又叫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倾向:行为冲动、不计后果、暴躁易怒、情绪不稳定。事先进行计划的能力很差,强烈的愤怒爆发,常导致暴力或“行为爆炸”;当冲动行被人批评或组织时,极易会诱发不满、对外攻击的暴躁行为。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有两个特定亚型:1、冲动型人格障碍、2边缘性人格障碍二者都以冲动性及缺乏自我控制,为直接的突出表现。诊断标准:(A)冲动型人格障碍:包含:爆发型和攻击型人格障碍不含: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1)情绪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2)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3)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亦可以是无意识的。(4)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以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前可能有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或罪恶感。(5)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经常导致心理不平衡。(6)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倾向。(7)易于同他们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8)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B)边缘型人格障碍:1、存在情感不稳定的特征;2、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心偏好(包括性偏好)是模糊不清或扭曲的。3、有持续性的空虚感4、因易卷入强烈及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中,会导致情感危机,可能会避免被人遗弃,可能会伴有自杀威胁或自伤行为(可在没有任何明显促发因素下发生)病理成因:一般说来,一个人性格当中的习惯性攻击,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1、被父母忽视,缺乏爱的孩子,往往潜意识里,为了表达个人存在感,因此会产生此类问题。并在以后的特殊的事件当中,展现出强烈的价值感焦虑,并产生攻击;2、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不满情绪,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愤怒。而且,孩子还会模仿家长的攻击行为。因此在内心当中,形成了一些强烈、明显的个性特征:比如(1)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2)自卑与补偿。(3)自尊心受挫。尤其是受到他人批评,自尊心受损,达不到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感觉自身尊严受到侵害时,行为反应就会变的剧烈。情绪不稳定型人格,常因外界的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和冲动,自己完全不能克制。语言攻击、行为冲动。时常出现强烈的攻击行为。这种突变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和平时判若两人。他们在不发作的时候会为自己的过激行为、想法等感到懊悔、内疚和自责。但这种自我内省,并没有让自己的行为得以控制。情绪发作时,通常是一种破坏性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周围的人。边缘性障碍患者,则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当中特殊一类。一般情况下,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往往和成长过程中遭受剧烈伤害直接相关。而童年期遭遇严重家暴、创伤、性侵等严重伤害是形成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重要因素。个体经常对“自己是谁”,“别人对自己是什么想法、评价”等,这些感觉很不确定。所以他们会形成强烈的患得患失。极端的状态,情绪会形成一种“一秒天堂、一秒地狱”的反应。他们很难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经常处于一种起伏不定的状态。因此,他们的自我印象或者自我意识经常变换很快。也许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导致自己从平和的状态转为愤怒、攻击。而在内心当中,常常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感。觉得自己根本得不到爱,自己根本不好或者很坏。这种不稳定的自我印象,可能导致频繁地更换工作、学习方向、朋友、目标、价值观和性别意识等等。甚至潜意识里,还会为了迎合外界对自己的认同,而罔顾是非对错。因此拥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常常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对伴侣、亲人、朋友进行攻击、报复。在精神分析当中,经常性处于情绪暴躁、攻击的人,潜意识里是处于一种高度的惩罚心理。他们会触发焦虑--攻击的机制,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惩罚,以及对自身命运无能为力的一种转嫁和期待。可以说,他们的情绪攻击有多重,就表达他们内心当中的期待有多深。这种能量,是以等量的状态指向自己的。而潜意识里,他们又扭曲对自己的印象,意识层面,常常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根本不好或者很坏。并且当他们渴望爱时,就会通过自身的愤怒、冲动、起伏不定和频繁波动的情绪来表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