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23422.html我不太喜欢今天的出租车叔叔。
第一次见,竟然说我长得不错。
这么大的秘密,怎么就让别人发现了呢!
为了不辜负他的眼光,我决定跟司机叔叔聊个五毛钱的天。
他随口聊起了他儿子,一个待业青年,还满身桃花。
“你说说现在小女孩,还没结婚呢,怎么就跟我儿子住一起了。
唉,她家里人怎么教的,我们当年还得等到结婚后……”
……我很尴尬,为什么要跟我讨论这个。
唉,还得附和一下“义愤填膺”的叔叔。
可是下了车,我问自己一个问题:有爱有性,这么不受待见吗?
-01-
多数人回答:不受待见。
女性朋友小粒,用她的故事回答了我。
她算是典型的传统姑娘。
大学毕业后,工作地点离家很远。临走之前,她妈妈把她拉到房间说,如果遇到合适的对象,可以谈。但一定不要有什么不好的行为。
后来她在工作中遇到了情投意合的对象。但是没多久选择分手了。
她对我说,“他想跟我发生关系,我拒绝了。他一定是不爱我,才想跟我上床。”
有了这个念头,她陷入到疑神疑*的状态,再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恋爱中。
男朋友做的每件事,都要上升到爱不爱的层面。
被折磨了一段时间,男朋友受不了,决定分手。
婚前性行为,就是不爱你。这是我们听过最荒谬,也是最多人支持的观点。
在这些人眼中,婚后性行为才是正当合理的。
在此之前,全部都是男性披着“爱”的外衣在耍流氓
但这恰恰是性压抑的表现。
女性常常被教导:性意识是羞耻,是淫荡的表现。一个受过良好家教的女性应当成为性的被动方。
有爱才能有性,或者像小粒这种更夸张——把性当成不爱的表现。
性,成为束缚女性享受生活的枷锁。
-02-
性要压抑,错误的固有观念。
一个人选择跟你只跟你谈爱,却不跟你谈性。除了不能,就是不爱你。
天后级人物蔡琴开始与杨昌德的婚姻前,杨说,“我们应保持柏拉图式的交流,不要让这份感情掺入任何杂质。我们的精力要放在工作中”。
被爱冲昏头脑的蔡琴接受了这份“柏拉图式交流”。直到十年“无性婚姻”结束,她才知道,杨昌德早已出轨。
性冲动是人类身体内部的原始冲动,一个身体健全,异性恋的人不碰你,就像杨昌德一样,只是不爱你而已。
遇见喜爱的对象,第一感觉是性冲动,其次才会产生爱。一个男人真的有兴趣,肯定期望有身体的触碰。
蔡琴很傻很天真地认为,有爱无性,或者说先爱后性,没有关系。
但最终,没有性,也没法谈爱。
性和爱,同样重要。
在蔡琴这些人看来,性是换取爱情和婚姻的资源。有没有性都不会影响到爱情。
她们把性当成辅助手段运用到爱情和婚姻当中。
可是,天性无法泯灭,本能存在的性,靠压抑或者逃避,无法根治。
-03-
学会性爱分离,你会明白很多。
另一个朋友小芸,她为人处世都有自己秉承的价值观。
她的每段恋爱没有压抑自己,爱情和性生活都同时存在。两人分手后,她立即从这个人生活中消失。
因为有性行为,就要被迫和已经不爱的人在一起,在她看来是愚蠢的。
我问她,“在这个社会,这是不自重的表现。”
她很正经地告诉我,“不自重是滥交,我不是。我在按照自己最舒适的方式活着。”
她支持的是美剧《性爱大师》中对“性”的观点:“时尚杂志永远告诉女性,如果你们在床上和谐,一定是相爱,并且结婚的。但我明白,性就是性,即使是性,也不一定指向爱情和婚姻。”
她的行为我们暂且不讨论,但她的部分观点却值得参考:性和爱不捆绑在一起。性不是爱的唯一表达方式,同样,爱也不是性的唯一指标。
爱和性就像两辆并驾齐驱的火车,在平行的轨道各自前行,遇到合适的人,才把双轨变成单轨,合二为一。
它们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应该谁先谁后。当把爱和性分离开来看,我们就会清楚的感受到,健康、自由的两性关系都是平等的。
在遇到爱情时,我们选择始终如一,好好爱对象。在没有遇到爱情时,我们不因为生理需求而选择将就。
-04-
中国正在悄悄进行一场性革命。——李银河
我们无法评价每个人的观念的对错,
因为这件事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
传统观念将性和爱排序,爱第一,性第二。
但这种强行将性爱排序捆绑的方式,
再偏激一点,会造成女性更大的伤害:
不懂安全措施。
对性过于看重或过分看低。
甚至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为什么我们把女性的“性”看得如此不堪?
性冲动只不过是一种生理冲动而已。
而爱和性的结合,只是正常享受情感生活的表现。
李银河提出的这场性革命,与其说倡导性爱分离,不如说是追求女性的性解放。
我们一生不一定死守一个人,“处女”不是必要条件。
在一场恋爱里,我们有权享受身体的欢愉和心灵的慰藉。
我们自由主宰自己的身体,不用拿身体换取稳定资源。
如果我下次再遇到这个司机叔叔,
我会告诉他:那个女孩没错。
两性关系中,女性也有性权利。
往期好文
男朋友送我朵玫瑰,却喊着与我分手!
当精子和卵子碰撞出我是女生时……
刷爆朋友圈的故事:最糟糕的不是残疾,而是放弃
别读有用的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