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性皮肤综合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散文肖丽平皮样囊肿治疗之旅 [复制链接]

1#
皮样囊肿治疗之旅文/肖丽平

年8月10日

我和先生带女儿去补牙,牙医说:“这孩子颌面上有囊肿,家长知道吗?”当时只有先生在孩子身边,听医生这么一说,着实吓得不轻。

我赶紧在医院的专家号,第二天医院做检查。去了才知道什么是专科,什么是名不虚传,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专家。

女儿进到七诊室,张医生和她轻轻地说话,像是在耳语,我只有努力地认真倾听才能听清张医生与女儿交流的内容。

张医生,头发是黑发和白发各占一半,60多岁的样子,脸上的皱纹均匀安静地表达着过往岁月。他亲切温和,让原本胆小的女儿找到了安全感,可以正常地交流,不用妈妈帮忙。他温文尔雅,有书卷气,有大家风范。

我是医院,非常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细节。七诊室有八个诊台,每个诊台有一个医生和一个助手。诊室里非常安静,每个医生说话都是轻声细语,一点也影响不到其他人,患者也受到了感染,说话也都压低声音。对于我这个对噪音过敏的人,这种状态让我舒服极了,让我的眼睛有了更多的机会观察,让我有了感受环境的欲望。

整个诊室里的医生和助手没有任何人拿着手机,没有人抽空看手机,没有人接听电话。

这让我想起了医院,我去那里补牙,一进到诊室就发现不论医生还是护士手里都拿着手机,要么是游戏,要么是聊天,都在手机上忙得不亦乐乎。有患者进来,相关的医生和护士就停下来,接待患者。当时我想,她们真的一下子能从手机的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吗?让我没法相信她们。

医院,我没有看见任何一个工作人员手持手机上岗。让我对他们充满敬意。还有医生的态度——对患者很有耐心,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心声和顾虑,认真地解释病情,让人感觉到生病是个正常地事,有医生在什么都不用怕。

我们知道很多人都是被病吓死的,并不是疾病本身有多厉害。而医生是患者与病*之间沟通的桥梁,沟通好了,自然就好了,沟通不好,只能让病魔占上峰,任意侵蚀病人的身体。

张医生给女儿做了简单的检查,走过来对我说:“家长,孩子口腔里长的是一个皮样囊肿,良性的,不用害怕,就像脸上的青春痘,只是长的位置不同罢了。不用着急,先带孩子回去,这个囊肿早一天做和晚一天做区别不大。医院通知做手术的时间吧。”

于是,医院,医院的通知。

年8月19日

年8月19日下午,医院住院部的电话通知——20医院做各种术前检查,21日办理住院手续——这是我一中生接到的最令我激动的电话,我差点哭了出来。

终于有消息了!尽管过程历尽波折,但终究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我知道未来的几天很不好过,但需要面对的终究要面对。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面对挫折中老去,也会越来越珍惜来之不易的平静。(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是个不擅长交往的人,我的圈子非常小,没有人脉。——当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事情,圈子的力量就凸显出来了,没有圈子,没有人脉,就算被急死,也无济于事。为了能尽快做手术找了很多人,也托了很多关系,最后都是白搭,只有这次拐着弯的朋友促进了事态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但愿一切都快一点过去,让女儿少遭点罪,少受点苦。她要承受的比大人多得多,所有的皮肉之苦,精神的煎熬,都得自己挺过来。

年8月20日

医院做了各种术前检查,检查的过程很顺利。但我的压力很大,有各种担心。

我一直不敢想手术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只要一想细节鼻子就酸涩了,眼泪就流下来。

从医院回家后,睡了一觉,然后起来收拾女儿住院用的东西。

箱子收拾好了,医院办理住院,但愿一切顺利吧。就像母亲祈祷所说,愿女儿顺顺利利度过这一劫难。

年8月21日

今天带女儿去办理住院,用一上午的时间办理完。由于疫情的原因手术前不能陪护,医院里,一切事情都得自己处理,这的确是一种锻炼,但这锻炼是残忍的。

今天是周五,连同周六、周日、周一,一共四天她都要自己照顾自己了。据医护人员说,小姑娘表现得很优秀,什么事情都处理得不错。

年8月21日——8月24日

在这四天里,女儿自己处理日常事务,每天自己订餐,自己跟医生和护士沟通,然后再把信息传达给我和先生。

做家长的总是有各种担心,实际上孩子们都能很快适应各种环境,应对各种难题。

在这件事儿上,女儿比我和先生坚强,她一直很淡定,问她怕不怕,她总是说不怕。也许是怕爸爸妈妈担心,心里有恐惧不表达出来罢了。

这四天,女儿通过手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