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性皮肤综合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川至影像病例24脾脏表皮样囊肿 [复制链接]

1#
脾脏囊肿可分为寄生虫性囊肿和非寄生虫性囊肿,后者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有上皮被覆,,继发性者则是由外伤、炎症、脾血管的血栓等原因引起的假性囊肿,无上皮被覆。原发性囊肿又称真囊肿、先天性囊肿、表皮样囊肿或上皮性囊肿。原发性脾囊肿占良性非寄生性脾囊肿的10%。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皮肤外胚层的良性肿瘤,发生于脾脏者更为罕见。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尤其是年轻女性。病灶小者多数无症状,由体检发现。病灶大者可由于压迫、刺激周围组织出现相应症状,如左上腹肿块、疼痛不适,恶心、呕吐等。内衬鳞状上皮细胞的表皮样囊肿可引起血清CA19-9含量的异常升高(切除后恢复)。

CT平扫多表现为脾脏内边界清楚的单房或多房的圆形、椭圆形肿块,可有分隔或子囊,体积较大,囊肿密度较低,常均匀,CT值约30Hu左右,表现为高密度者罕见,高密度与囊肿内出血及胆固醇结晶含量增高有关,囊壁可钙化。增强扫描囊液无强化,分隔可轻中度强化。MRI与CT相似,边界清,一般为长T1、长T2信号,有时不均匀,与病灶内出血、胆固醇结晶有关。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