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三伏贴适应症
冬病主要指人体受寒气侵袭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常见的如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鼻炎、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加重,夏季有所减轻。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虚人感冒等;
?消化系统疾病——胃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
?免疫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寒湿性关节炎、荨麻疹等;
?儿科疾病——调节免疫、增强体质、支气管哮喘、反复咳嗽、体虚易感冒、厌食、腹泻、遗尿、消化不良、汗症等。
冬病两大特点
1.患者为平素阳虚体质的人。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冰凉、自汗;
2.疾病症状遇寒加重。如80%的哮喘患者都属于阳虚体质,入冬以后,咳嗽、喘憋的程度都明显增加,此时,应“急则治其标”,先控制咳痰喘的症状,等到夏季再采用温阳散寒的中药外敷祛除伏痰、扶助阳气、增强体质,使冬季症状减轻,或不再发病。
贴药时间
?伏前:年7月02日农历五月三十周二
?初伏: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周五
?中伏: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周一
?加强:年8月01日农历七月初一周四
?末伏: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周日
?加强:年8月21日农历七月廿一周三
注意事项
1、贴敷后当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
因为天灸使用的是辛温走窜的药物,会使我们表皮的毛孔扩张,如果洗冷水澡的话容易使寒气入侵,受寒就不好咯。
2、忌口
贴敷当天禁食生冷、油腻、过咸、辛辣食物,特别是不要吃冷饮或冰镇食品。
3、皮肤感觉差异
贴敷后皮肤均有热感,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同,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
4、控制贴药时间保护皮肤
贴敷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严重者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
5、如出现发疱情况需戒食发物
发疱时医院处理,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及戒食鱼虾、生鸡等易致敏食物。
6、出现过敏怎么办?
个别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搽医院处理。
?禁忌人群
孕妇、经期、肺结核活动期、严重心肺功能疾病、强过敏体质、发烧、严重的先心病、精神病;有疮、痈、疖等皮肤病和皮肤破损者、感染性疾病患者。
小贴士
1、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疼痛、瘙痒感,或者皮肤充血,甚至发疱等都是正常反应。贴药后2~4小时,皮肤出现明显灼热疼痛感即可除去药物。小儿贴药时间酌减(1~2小时);
2、贴药后出现皮肤瘙痒难忍者,可外涂皮炎平、清凉油等改善症状;
3、贴药后出现发疱者应注意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感染。或与医生联系处理;
4、过敏体质者请先行告知,我们会另行调整,并交代注意事项;
5、天灸当日勿食鱼虾蟹等易致过敏类食物,禁生冷、油腻、辛辣。
温馨提示:
◆儿童贴敷年龄3岁以上为宜
◆前往贴药时尽量穿宽松衣服
赵娜娜
中医科主治医师
个人简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医学世家,中医临床专业,曾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医院工作,中医临床工作15年,擅长针药结合治疗疾病。
擅长项目
内科疾病的中医辨证看诊: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鼻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胃炎等;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悸、早搏、胸痹、高血压、低血压、失眠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妇科疾病的中医调理,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崩漏、闭经、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产后调理,如:产后催乳、产后便秘、产后身痛等。小儿常见病的中医调理及推拿,如:发热、咳嗽、泄泻、呕吐、疳积、厌食、便秘、夜啼、遗尿等;小儿保健推拿,如:健脾、安神、保肺、眼部保健、小儿发育不良保健等。针灸调理内科疾病,针灸调理妇科疾病,如: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月经不调、产后疾病等;针灸痛症调理,如: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膝关节炎等。
专家名额有限
马上扫我预约~
立足中国服务全球
作为深圳市首家国际JCI医院,与50多家国际知名保险公司合作。外籍在华人士、国内商务人士等在和美就诊,不仅能享受到国际化、高品质的服务,还可享受国际保险公司直接结算等一系列人性化完善的海外医疗保险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