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性皮肤综合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战时除了美国外,还有别的国家能生产高效 [复制链接]

1#

章鱼:据说使用青霉素后,伤员继发感染率大大下降,死亡率明显降低了。除了美帝,别的主要参战国还有没有生产使用抗生素的?还是都只有磺胺?还有,为什么磺胺不是抗生素?

罗莉控:英帝,青霉素本来就是英国人完成了前期开发,交由美国人大规模量产的,美国人只是在提高产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传福音者:那么顺路我也问个问题,二战时的轴心国阵营能小批量地搞到青霉素吗?

罗莉控:当然没问题,日本这边,KMT就是个筛子;德国那边,什么葡萄牙,瑞士都是方便的窗口。

传福音者:哦,对哎,忘记KMT这个最大的漏洞了……

Sinno:磺胺不是培养出来的......何来素......

南波万:《一本打开的书》。

dengjianyyy:磺胺是antibacterial,青霉素是Antibiotic。

电网:其实当年造青霉素不是太高的门槛,设备工艺搞清楚,菌株搞到手就差不多了(当然产量品质是另一个问题了),轴心国很大程度上是下得本钱不够而已。年之前,能造青霉素的国家7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瑞典,还有我大中华民国(当然美国菌株、美国实验设备),因为“美国援助的盘尼西林都用不完,何必自己造?”,直到年,中国造青霉素才实用化……

▲亚历山大·弗莱明因其在青霉素中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奖

章鱼:什么叫“买办思维”,这个解释得最清楚了。

大铁椎传马加爵:我以前看到一篇文章说苏联在年制成青霉素了,是不是真的呢?

青草池塘:这法国荷兰丹麦45年前不是沦陷区吗?怎么三德子反而不会了呢?

小穷:从制成到工业化生产哪那么容易。青霉素38年提纯出来,44年才大规模投产。43年每剂(大概单位)20刀,当时akron工人每小时工资只有1.2。而且产量还不够,43年以前都逼得从病人的尿里面回收青霉素。找菌株,上发酵都是折腾死人的事。

▲年,亚历山大·弗莱明赠予道格拉斯·麦克劳德的青霉素菌株样本。

大铁椎传马加爵:还有最早生产的青霉素好像是油剂,不是现在密封瓶里的干燥晶体。

MDGreg:油剂好,打进体内可以管比较久时间,军当年越战治疗皮肤病(和性病)一大经验就是苄星青霉素肌注,然后要是屡教不改的就给你从JJ打进去。

富国强军叶利钦:不是占领日本的时候治疗梅毒就改成从下面打进去了么?

MDGreg:这是一本解放军编写的皮肤病卫勤资料里提到的,举了第九步兵师在湄公河三角洲的战斗行动为例,使用缓释青霉素代替口服药大大改善了皮肤病的治疗,减少了非战斗减员(当然主要是潮湿导致的癣),然后也提到了这被当作一种“教育手段”。

a5mg4n:日本有作坊式的青黴素生產。

作坊生產和工業化生產是兩個概念,作坊生產的話日本在44年也搞出了些,還是看了德國報導後開始搞的-至少代表三德子也有這東西。

电网:没,青霉素制造的争取路子就是钱恩-佛罗里那一脉,后来所有的青霉素大体都是这一脉。

三德子也好,鬼子也好,充其量就是钱恩看了弗莱明论文之后试错实验的路子,没有正确的菌株或者知道正确的菌株是啥,后面全是白搭。而钱恩-佛洛里之所以很顺利,很大程度上是碰上合适的菌株了,三德子和鬼子没这么好条件和运气的(佛罗里是找一帮飞行员满世界去找样本的)。

季退思:美国当时很有国际主义精神的满世界白送全套家伙,从菌株到设备图纸全套白给的,KMT也拿到一份的然后就扔旮旯角落里去了。圡共革命成功以后,最后发现美国图纸实在找不齐全套了,幸好菌株还在(PS目前这批菌株的剩下的原本,被保存在南京林业大学的实验室,其中的休眠孢子,仍具有生物活性)。

▲年,一位技师在实验室中制备青霉素。

印支张巡吴长庭:宋国舅收到美援乐得打算抗战时就发美元公债和以美援的美元为准备金的新钞票,理论上金融还算丫的本行,就这智商还指望能看出抗生素的作用……

小穷:记得以前上课时候书上提到最后用的还是汤飞凡找的工人一只皮鞋上的…

季退思:那是一开始年,实际产率很低,后来圡共规模生产还是靠美国菌种。美国发动上百万人得到的成果终究不是一两个天才的努力就能拉平的。

▲马誉澂(左)和童村正在做青霉素提炼工艺的试验(约年秋冬)

▲汤飞凡向国民政府卫生部长刘瑞恒介绍国产青霉素产品(天坛中央防疫处)

小穷:青霉素主要出自华北制药厂,苏联援建。菌种是后来华药自己筛的。

发酵这个东西,菌种和培养基的配合很重要。美国种在国内摇不出来的。至于天才……还多靠建国后给了天才发挥的空间。

季退思:华北那都是什么时候了......年上海开始搞,到年上海三药开始量产,用的就是那批美国菌株。华北制药厂是年苏联才援建,年竣工。年开始尝试使用包括苏联菌株和美国菌株在内的多种样本进行进行再筛选,年筛选出首批中国菌株。年起上海三药改为使用新菌株。

小穷:上海厂是种子工厂,主要贡献是培养人,产量不高。年,号称“抗菌素摇篮”的上海第三制药厂建成投产,当年青霉素钾盐原粉产量为公斤。年为6.9吨,年为26.5吨,年为11.6吨。华北厂58年一投产就是98吨。

“年底,中国人自己选育出的第一株生产用青霉素菌种XP-58-01在华药研制成功,打破了苏联专家“只有科研单位才能搞育种”的断言和技术垄断,结束了用飞机从苏联空运孢子的历史。”

季退思:产量不高那也是论吨算的嘛,这可都是那批美国菌株的产量,而且别忘了,这可是年美国人给的。你要和十多年后的年苏联菌株比产率,这黑苏联也黑的太过了把。而且上海三药就是上海市给的投资一百多万,真有华药那上亿拨款,扩产又不是做不到。结束了用飞机从苏联空运孢子的历史,这也太囧了吧,哪个搞的?菌株孢子又不是消耗品,一批菌种的孢子几乎是可以无限的接种留代的,除非连一个基本的菌种实验室都没有。实际问题是苏联菌种的苯乙酰胺消耗量比较高,中苏断交后华北制药厂的青霉素产量马上就暴跌了,所以才需要改菌株。XP-58-01其实真不是58年的事情,这批培养皿是年12月接种下去的,所以按58年算的,其实筛选确认有效是59年春节前夕的事情了。

小穷:我做过的某虫草孢子会退化的,要每年去云南找。

其他不争了。我一开始是说国内自产的来源是汤飞凡实验室来的,你说是美国种。显然都错了最后是华药自产的。

季退思:大哥,丝状真菌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的高频率菌种退化及其本质原因,是世界级生物学难关好不好。青霉菌退化率是非常低的,而且一共就58年一年,能退化多少?这混在一起说也太囧了。而且汤飞凡那个菌株一共也就用了43年一年,44年也是用的樊庆笙从美国带来的菌株。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北朝网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