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不忘根本
》以多个版面报道了宋楚瑜的大陆行程,详细报道宋楚瑜在抵达西安后提出的访问目的,即“三解”、“三共”:了解、谅解、和解与共识、共生、共荣。在报道宋楚瑜大陆行的同时,岛内舆论纷纷呼吁台湾当局应把握连宋访问大陆出现的契机,顺势而为,采取务实的做法。《民生报》6日发表社评说,连宋陆续出访北京,使那套过度简化的“爱台统治术”破功,也让朝野攻守优劣易势。然而,连宋“登陆”其实只是导火线,真正让台湾当局两岸*策崩盘的原因,是民进*5年来闭关*策乏善可陈。律师许文彬先生在《中国时报》发表文章说,事到如今,民进*当局只有顺势而为,务实进取,始能在海峡*治棋局中不被边缘化。香港舆论:创造21世纪的共同辉煌香港各报6日纷纷发表社评指出,连宋两位**领袖相继访问大陆,不仅开创了台海两岸**交流的历史新局,而且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香港商报》的社评指出,近年来,“ ”势力挖空心思割裂台湾与大陆一脉相承的历史,企图将有关中国的印记从台湾同胞的心中,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心中抹去,疏离和阻绝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亲民*主席宋楚瑜日前展开的大陆之行,强调“寻血缘之根,搭未来之桥”,无疑对“ ”分子是当头棒喝,也道出了两岸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大公报》的社评说,宋楚瑜一行在西安祭拜的是代表炎*子孙“慎终追远”的*帝陵,其民族情怀、血缘意识之浓之烈,增添了宋楚瑜此行“炎*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的动人色彩。正因为大家有着共同的“血缘之根”,是一家人,因此,两岸中国人应帮中国人,创造21世纪的共同辉煌,复兴华夏文化的共同未来。香港《文汇报》的评论指出,连宋先后“登陆”,证明台湾的主流民意正在与大陆的和解中寻找出路,值得庆幸。背景*帝陵*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帝陵是轩辕*帝的陵墓,被称为“中华第一陵”。千百年来,到陕西省*陵县桥山拜谒祭陵的人络绎不绝,*帝陵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认祖的圣地。*帝姓公孙,名轩辕,因崇尚土德(*色),故称*帝。作为中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帝首次通过联合其他部落统一了*河流域,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格局,死后被葬于陕西省*陵县桥山。据载,祭祀轩辕*帝始于部落时代。春秋时期,公祭*帝陵成为有组织、有规模、有等级的大型公共活动,唐代起被列为国家祭典,明清延续,至今绵延。在中国人看来,祭祀*帝是国之盛典、民之盛事。1961年,*帝陵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中华儿女前来*帝陵谒陵祭祖者与日俱增。为了满足更多华夏子孙祭祀*帝陵的要求,陕西省*府于1992年启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帝陵整修与保护工程。为了给整修建设和保护*帝陵募集资金,同年成立了*帝陵基金会。据统计,中国各级*府和海内外华人在保护*帝陵方面已累计捐款2亿多元人民币。*帝陵整修一期工程已于1998年完工,二期整修工程2001年底开始。目前,*帝陵的祭祀大殿、祭祀广场以及8万余株千年古柏的防火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新的祭祀广场可容纳近万人,*帝陵整体已修缮一新,呈现出庄严肃穆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