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性皮肤综合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年,上海交大学霸张迪放弃化疗捐出遗体 [复制链接]

1#
哈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6088710.html

医院里,一对老夫妻拉着医生的手声泪俱下:“医生,求求你救救我们的儿子!”医生闻言却只是摇了摇头。

与此同时,躺在病床上的张迪,满面痛苦与不舍。

守在一旁的父母,早已泪流满面,母亲心如刀割般双手捂着早已哭红的双眼。

“儿子啊,我的好儿子啊!”父亲难过地再一次喊着疼爱的宝贝儿子,充满了无限的痛楚。白血病耗尽了张迪最后的心血,也带走了他生命最后的气息。

他很愧疚不能为年迈的父母尽孝,奈何病魔无情,只留给人间无数的遗憾与痛苦。“希望你们好好活,白头到老”,带着对父母的眷恋,眼泪划过脸颊,张迪永远地离开了...

而这个年轻的生命,才29岁,他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本可以拥有一片美好的前途,本可以陪伴父母安享晚年,可是一切都戛然而止了,徒令人悲痛、令人惋惜。

别人家的孩子

29岁的张迪,从小到大一直懂事稳重、成绩优异,是同学眼里的善良儒雅的朋友,是老师眼里认真勤奋的好学生,是其他家长眼里羡慕与夸赞的“别人家的孩子”。

张迪是一个留守儿童。年,他出生在东北一个家境贫寒的工人家庭里。

从记事起,父母就在外地打工,他则被放在村里,由奶奶带大。即使留守农村,由奶奶抚养教育,但是他未表现出乡下野孩子或者早早辍学的情况。

奶奶勤劳要强、善良温婉,她经常教导张迪做人的道理,让他好好念书,通过读书出人头地来改变命运。

在奶奶的耳濡目染下,张迪长成一个喜欢看书、爱思考、有礼貌的孩子。从小在农村念书,他每次都能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完全不用奶奶操心。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后,他顺利被县城的重点初中录取。在中学里,张迪不仅学习勤奋刻苦,而且乐于助人,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他个子高挑,喜欢打篮球、踢足球这些体育运动;他开朗阳光,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口碑极好,甚至还有女生向他表达欣赏与爱慕之情。

他勤于思考学习认真,各科老师对他赞赏有加,初中和高中里,他多次当选化学课代表和物理课代表。

在下课后经常能看到他追着老师问问题的背影,他也总是教室里最早的学生,他的成绩也是稳定排在班级前十名。

张迪的懂事与优秀,不仅让奶奶十分省心与骄傲,也让在外打工的父母十分欣慰。高三那年,张迪更加努力,他有理想,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

他希望能走过高考这个独木桥,他希望自己能去更远的地方,长见识开眼界。

晨钟暮鼓,披星戴月的生活,三点一线,忍受无数孤独,在无数的模拟考、无数的试卷下,张迪拼尽了全力,终于来到了高考那天。

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成绩下来,张迪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顺利地被东北大学录取。

大学期间,张迪并未放松学习,他始终自律,依旧保持中学时期爱思考和学习的习惯,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甚至还看论文拓展思维面。

此外,他还参加志愿活动和各种社团活动,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到了大四,张迪像同学们一样,加入了考研大*。

他选定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梦中情校上海交通大学,他希望能到这所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学习动力工程。

好似又一次高考,又一次的脱胎换骨,从三月份准备到十二月份考完,将近一年的努力,也被上天纪念,最终张迪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那天,很多亲戚朋友向张迪和他的父母道喜“这孩子从小到大都好,真有出息”,张迪又一次成为其他孩子学习的榜样,成为他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我要成为爸爸妈妈的依靠,我想尽快自足自立,带父母和奶奶去旅游看风景”,那是毕业时,他的愿望。

毕业后,他进入到一家研究所工作,从事着自己喜爱的科研工作,并且拿着一份可观的薪资。

他想找一个温柔可人的女朋友,他憧憬着一段甜甜的恋爱;他想多攒点钱能在休假的时候带父母去看大海、去爬山。

这时候,他的人生刚刚开始,他对未来美好的期待正式开启。似乎一切都那么美好,张迪相信,他的父母也相信,一切都未来可期、光明璀璨。

所有人都沉浸在平凡普通却又甜蜜幸福中,然而,殊不知,人生哪有一帆风顺,一个巨大的灾难就要降临,一切将要戛然而止。

不幸患急性白血病

年的一天,张迪像往常一样准备去计量研究所工作,穿衣洗漱的时候,发现身上突然出现了一些小红点。

因为不痛不痒,他也就没当回事。

结束了一天疲惫紧张的工作后,从实验室换衣服时,张迪发现早上的那些小红点已经大面积蔓延,胳膊、腿和肚子上都是红点,甚至还有着丝丝渗血的情况。

张迪心里有些不安,觉得不太对劲。他怀疑自己生病了,问题严重了。

医院,挂起皮肤科,然后和医生说道自己的情况,问起“医生,这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是否需要开点药?是不是几天就好了?”

可是,对面的医生表情凝重地说道“小伙子,情况应该没有那么简单,我建议你进一步抽血化验”。

张迪越来越觉得情况不妙。随后就做了个全身检查,可是一天后的检查结果让他傻了眼。医生沉重地和他说,“就你目前的化验情况来说,是急性白血病”。

张迪顿时两眼昏花,两脚发软,脑子里嗡嗡地响,又一阵轰隆隆地响。他慌张不知所措,他忘记了悲伤,他顿时觉得世界都坍塌了,这一切仿佛都不是真的,就像梦一场虚晃。

冷静下来,他痛哭,绝望又无奈,为什么自己会发生这种事?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父母,如果爸妈知道了,一定会特别伤心。

他打算自己先住院,因为他期待着或许会有奇迹发生,这样就省得爸妈操心了。

可是,当张迪办理好一切事情住院后,病情比他想得要糟很多很多。

他身体愈加虚弱,全身的血点不停地蔓延,根本无法照顾自己。

这时的主治医生要求他地家属来陪护,对他说道:

“这个病情发展不确定,有的病人可能两三天就去世了,有的病人可能长达半年甚至更久,如果你出了任何事,你想想那时候的噩耗对你父母的伤害不会更深吗?你是想让他们毫无准备地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这些话让张迪觉得自己的考虑欠佳,于是他拨通了父母的电话,讲明了自己的病况。

张迪的父母听到悲痛万分,远在老家的他医院照顾儿子,那段时间怕张迪看见,他的父母经常背着张迪抹眼泪。

但即使悲伤,还是需要面对现实。不过,医生告诉张迪想要寻得一线生机,需要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配型,而匹配成功,近亲的几率是最大的。

张迪的父母本能地问医生他们可以吗?医生向他们讲明如果让他们配型的各种风险,担心由于他们的年纪太大,身体难以承受。可是再难哪怕是舍命,父母都会去做。

张迪的父母表示只要能救儿子的命,无论如何都会去做,在所不辞。

于是,在各种检查后,张迪的父亲为张迪配型。幸运的是,两人的骨髓配型手术十分成功,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十分成功,骨髓并未出现排斥的现象。

张迪的父亲身体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身体恢复得很好。那时候,他们觉得上天垂青,不幸中的万幸,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似乎一切都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事态并没有那么简单。在第一次手术后不久,张迪的病情又一次恶化了,并以难以控制的速度发展。

这一消息对张迪一家简直是更大的打击。张迪的父母想要再次给儿子进行骨髓移植,可是这一次的移植难度更大,而且张迪父亲的身体更会吃不消。

极低的成功率和高达70万元的费用,都让这个家庭难以承担,并且即使移植成功最多也只能活6-9个月。难过、悲痛、阴影笼罩着这个家。

这时,张迪自己做了决定,放弃治疗。父母听到的第一反应是拒绝,他们哭着说不能接受儿子的决定。

张迪难过地哭着和爸妈说道:“爸妈对不起,我的病反正也治不好了,咱们就不折腾了。儿子没能给你们尽孝,你们留点钱养老吧”。

他和爸妈说,在剩下的时间里,和爸妈一起去看看奶奶,然后一家人去看看大海、晒晒太阳吧,他想完成最后的心愿后,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

在回村看望奶奶时,全家人隐瞒了张迪的病情。张迪和奶奶说自己现在的学习很好,他说自己过段时间要出国留学了,至今奶奶还不知道张迪去世的消息。

在回村的那几天,张迪又一次回想起小时候和奶奶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他看着熟悉的家,想起小时候,不禁泪水打湿了枕头。

他难以释怀,为什么命运如此待他。后来,一家人去了海边。下午的暖阳舒缓地打在张迪身上,他平静地享受着这一切。

面朝大海,他似乎觉得生死都无所谓了,可能这就是人生吧。在那个美好的下午,一家人忘记了病魔的搅扰。

他们安静地享受着那个下午,享受着难得的一家人时刻,他们都希望那一刻能永久停留。

生前的两个遗愿

年5月27日,张迪因急性白血病抢救无效,永久地离开了人世。

离世前,躺在病床上的张迪,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分钟里,他看似平静却带有深深不舍地和父母说出了自己最后的两个遗愿。

“希望把我的遗体捐献供医学研究。”

“希望爸爸妈妈能把我给忘了,免得你们太难过”。

张迪说自己接受国家教育这么多年,也没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希望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帮助更多的人。

同时,他希望将自己的遗体捐赠出去,为白血病研究贡献力量。

生前,他向媒体解释到自己这一行为“人死了徒留一盒骨灰,也没什么意义,还不如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一些有意义的贡献”。

他签订了器官和遗体捐赠协议,在张迪去世的时候,所有主治医生肃容,向张迪九十度鞠躬表示默哀与尊敬。

张迪的行为,他的精神感染了无数的人,相信人们也会记得,这个叫张迪的阳光、善良大男孩,曾经来到过。

“希望爸妈把我给忘了”是张迪的第二个愿望。这背后,蕴含着无限的痛苦、难过、对父母的眷恋与不舍。

他说道“希望你们好好活,白头到老”,张迪是多么希望能给父母尽孝,能带父母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能让父母享福,可是现在他不得不先走了。

他担心自己去世后,父母怎么办,他害怕父母太伤心,所以他只能希望父母忘了他,父母能重新好好生活。

可是,他不知道,父母怎么能会忘了他,这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痛。只可惜,人世间,太多的无奈与悲痛,悲欢离合、阴阳两隔的苦楚,只有当事人知道。

年9月,张迪被评为“感动沈阳十大人物之一”,张迪虽然已不在,但是正如红十字会所言“器官捐献,生命永续”,弘扬人道、彰显博爱、崇尚奉献的伟大精神生生不息。

年伊始,新年将近。张迪虽已经离世三年多,但是他的器官仍在其他生命中精彩而不息地延续着,他的精神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这个善良优秀、懂事孝顺、博爱伟大的29岁男孩,一直活在父母心中、也活在世人心中。

-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